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局势与对策 |
[ 发布时间:2016-07-11 | 浏览:2808次 ] |
(校企合作网运营中心 韩晔)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技工荒”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成就 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在校生人数在2010年达到峰值。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3263 所,在校学生数2761.88 万人,其中:中职教育在校生人数为1755.28万人,高职和大专在校生人数为 1006.6万人。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公布的数据,2010-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5 年高于96%,2013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8.1%,高于“211”重点大学的75.5%。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成绩斐然。 2014年6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这个规划是我国历史上职业教育方面的第一个专门的中长期规划,为到2020年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施工图和时间表。规划指出:到 2020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是:“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要占到高等教育一半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中国正在举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 二、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局势和环境 近年来,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改革政策频出,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利好的发展环境。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做出重要批示,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次会议为我国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绘制了新蓝图,开启了新阶段,翻开了新篇章,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一是确定了职业教育新的战略定位。“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发展职业教育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是确定了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确定了职业教育新的培养目标。“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是指掌握技术并能应用操作的人才,是既“会”又“懂”的人才,是能够持续发展的人才。 四是确定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追求。“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五是确定了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总之,2014年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描绘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蓝图,吹响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角,把职业教育置于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地位,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敏锐洞察、抢抓机遇、占领先机,做大做强做精职业教育,是我们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职业院校共同面临的挑战。 三、职业教育出现的发展问题和矛盾 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丰硕的,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当中,职业教育仍然属于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在: 1.职业教育质量意识有待更新。从客观上分析,职业教育起步时间短,办学经验欠缺;从主观上讲,很多人存在轻视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质量忧虑的观念。因此,要彻底更新职业教育质量意识,确立新的质量标准。 2.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需要转变。传统的封闭办学、条块分割等模式存在诸多弊端,甚至已经制约了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新形势下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要积极倡导开门办学、优化组合、资源共享,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联合办学的新模式。 3.职业教育人才供需存在明显失衡。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刚性结构,但是,中职及高职招生规模增幅小于市场需求,同时随着高校不断扩招,中职、高职招生标准一再降低,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声誉、就业和社会效果。 4.职业教育的政府投入需要加大。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稳步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投入效率相对比较低。同时,这些财政投入基本上都给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公办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力量的民办院校,得不到政府财政的投入和支持。 一方面是国家大力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给力”政策和大好环境,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遭遇瓶颈、难以为继;一方面是企业拿高薪难求技工,另一方面是高职专科干的中职生工作,中职生干了流水线和农民工岗位;一方面是不少职业院校规模大、环境好、设备精良,另一方面是好多职业院校专业老化、生源枯竭、门可罗雀。供需矛盾尖锐、产教难以匹配、资源浪费严重。这些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需要着力研究和突破的重要课题。 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对策和途径 1.开展“校校合作、专业共建、联合办学” 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强校、名校、特色学校优质资源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品牌共用,“借船下海、引凤筑巢”,大力开展“校校合作、专业共建、联合办学”,最大限度地利用各自的强项优势,深化招生就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学校管理等合作,联合开展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和实现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建设。特别是要着眼于市场热门、环境优越、待遇丰厚的新潮亮点专业,社会有需求、家长很满意、学生很向往,实现“阳光、体面、高薪”就业。通过一个品牌、一个专业救活一个学校,激活一大片学校,形成品牌引领、连锁发展的新型职教模式。 2.深化“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工学结合” 职业学校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推动建设集生产、教学、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就业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创业能力和就业质量。通过共商办学、利益共享,促进校企双赢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秘诀。 3. 区域合作、城乡一体,开展集团化办学 开展集团化办学是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把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重要方向。充分实现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推动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集团为载体和纽带,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品牌。 4.探索和推广“职业教育+互联网”新模式 拓展职业教育在职业能力的继续教育、在职深造、大学生深加工等方面的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各类“考证”、“充电”、岗前强化、就业直通车等教育新项目,为职业教育培育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利用互联网可以有效缓解资源配置不均,降低教育成本,而且这些有需求的群体都是成年人,主动接受能力强,更符合“互联网 +”模式,应该做为职业教育新的突破口。 总之,在研究、探讨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准确把握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和目标新要求,充分调动各个职业院校的积极性,凝聚力量、发挥优势、博采众长,推动和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二〇一六年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