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网欢迎您
入库院校
1567所
毕业生
286553人
入库企业
3027家
需求岗位
216291个
今天是: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动态


快速优化新时代职教教师队伍结构

[ 发布时间:2022-03-31 | 浏览:13353次 ]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优化职教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培养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教师总体学历结构和“双师型”数量质量均逐步提升。但相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来说,仍然存在着数量和结构不相适应等问题。从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可以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进行分析。

202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9896所,在校教职工108.304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5.7401万人(其中技工学校专任教师20.8683万人),生师比19.54∶1。除技工学校外,中等职业学校实有专任教师64.8718万人,其学历(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如表1。此外,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为20.03万人,占该类型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4.85%,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82%。

2020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468所,在校教职工74.447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5.6424万人,生师比20.28∶1。其专任教师队伍学历(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如表2。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为22.22万人,占该类型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4.2%,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93%。

从职教师资队伍结构来看,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存在总量不足、高层次高素质教师偏少、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能力偏弱、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等问题。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高层次教师过少,缺乏引领力;二是“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明确,缺乏适应力。

全面提升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能力

根据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要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培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双师型”教师,使其占比达到30%,并且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博士;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双师型”教师,使其占比达到10%。

首先,需要将定向培养与常规人才引进相结合。

一是设置定向专项招生计划。每年设置5600名职教教育博士和1.5万名职教教育硕士定向专项招生计划,其中50%用于招收应届(或往届)硕士或本科生实施定向培养,另50%用于招收职业院校或相关行业企业具有硕士学位或本科学历的在职教师和技术人员,实施定向培养。定向专项招生实行单独考试、单独划线录取。

二是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并加强“双师”素质培训。加大学术型博士和硕士引进力度,同时要以“双师”素质培训为重点,强化非职业教育领域博士和硕士教师产业技术标准理解、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实施的能力。

预计未来五年,可定向培养2.8万名“双师型”职教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和7.5万名“双师型”职教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加上常规引进,确保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双师型”博士比例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中“双师型”博士达到0.5%,硕士及以上学位“双师型”教师占比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0%,基本满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其次,独立培养与联合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高层次“双师型”职教教育博士的培养功能,在两类高校中实施“双师型”职教教育博士独立培养和联合培养。

一是开设“双师型”职教教育博士培养特殊通道。以特殊通道的方式,在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设置3—5个职教教育博士培养点,同时在已有职业技术教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高校增设10个左右职教教育博士培养点。每个培养点每年招生30名左右,一年共招收450名左右专业学位博士生进行定向培养。

二是与理工科大学联合培养“双师型”职教教育博士。由现有50多所职教教育硕士培养试点院校和50—80所具有博士点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一对一或一对二组成联合培养共同体,每个共同体设置“双师型”职教教育博士培养专业点5个左右,共设置200个左右培养专业点。每个培养专业点每年招收20—30名“双师型”职教教育博士生,一年共招收5150名左右博士生定向培养。

职教教育硕士采取以上相同的办法增加培养单位。现有职教教育硕士培养试点院校每校每年招收不少于100名职教教育硕士,联合培养院校的200个培养点每个培养点每年招收50名左右职教教育硕士,一年共招收1.5万名左右“双师型”职教教育硕士。

再其次,构建“双师型”教师专有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独特的类型属性决定了其培养模式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性,从培养标准、培养规格、培养体系、培养过程、质量认证等各个环节都应该有与其类型属性和人才特征相适应的模式和要求,从而实现其专业化发展。

一是成立专门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层面成立职教教育博士和职教教育硕士两个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职教教育博士和职教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指导性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所有培养单位遵照执行。

二是构建校企校培养共同体。专门设置的职教教育博士(硕士)培养点成立由培养院校、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培养共同体,按照教学指导委员会确立的培养方案,培养真正具有合格“双师”素质的职教教育博士和硕士。

三是构筑联合培养共同体。成立由现有职教教育硕士培养试点院校和理工科大学相关博士点共同参与的培养共同体。职教教育博士(硕士)培养试点院校参与整个培养过程,并在共同体中负责职教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是落实企业实践制度。职教教育博士和硕士培养过程要突出“双师”素质培养,整个培养过程严格实施不少于6个月的行业企业实践制度,企业就读人员严格实施不少于6个月的职业院校教学实践制度,同时完善企业实践和教学实践考核制度。

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

首先,制定与类型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认定标准。可采取通用标准和专业化标准相结合的方式。一是要把有相关行业企业6个月的实践经历和考核结果作为认定“双师型”教师的最基本条件。二是要坚持职业院校专业课课时的20%聘请行业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实施。对上课的行业企业人员要进行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并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三是除职教教育博士(硕士)和职教师资院校毕业生外,新进教师必须有三年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引进的其他高层次人才,也要安排6个月的行业企业实践。

其次,严格实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培训要求。从大多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来看,普遍存在重资格认定轻系统化培训的现象。“双师型”教师取得证书或资格后不再关注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个人技术技能更新跟不上我国产业技术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职业内容和职业形态的变迁。落实“双师型”职教教师的企业培训制度是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必须严格落实在职教师每五年到行业企业进行6个月实践的规定。二是要完善“双师型”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将考核列入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档案,与其专业技术发展和工资绩效等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