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网欢迎您
入库院校
1567所
毕业生
286553人
入库企业
3027家
需求岗位
216291个
今天是: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动态


“订单式”培养 “精准化”就业——陕西深入开展职校“订单班”观察

[ 发布时间:2024-06-11 | 浏览:2357次 ]

何为好的职业教育?在整体就业形势趋于严峻的大背景下,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衡量职业教育水准的重要指标。

从更深层次来看,就业率的背后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与企业密切合作、办学紧跟产业发展,陕西各职业院校经过多年耕耘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专业方向。

以特色专业为依托,陕西各职业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路径中,逐渐形成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按需下单”,院校根据企业需求订立人才培养方案,组建特定班级,校企双方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打开职业发展的大门

来自山西运城的初中毕业生百贵磊选择去职校就读,既有对机械操作的热爱,也有现实层面的无奈。

中考过后,百贵磊进入西安城市交通技师学院电梯专业就读。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看似复杂且枯燥的机械操作,却激发了自己强烈的学习兴趣。

记者在西安城市交通技师学院电梯实训中心看到,学生上课的主要教具是4部垂梯、2部扶梯。“实训让我对所学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和掌握。”6月6日,百贵磊告诉记者。

百贵磊所在班级是西安城市交通技师学院与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对于学生而言,进入“订单班”意味着毕业后可进入迅达公司,系统学习掌握电梯行业最新的技能知识,提升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进入‘订单班’并不意味着定向就业。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另找同类型企业的岗位,或者选择升学继续深造。”西安城市交通技师学院院长王振峰告诉记者。

近年来,国家推出大量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总体目标是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在政策“加持”下,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中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

与企业联合办班、为企业定向输送人才,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陕西,这样的培养模式已经推行了十多年。“订单班”在全省各地职业院校广泛推行。

为鼓励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联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省人社厅积极推动职业技能提升工程落地落实,以行业企业为主体,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改进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企业“订单班”“冠名班”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用工适配度,确保学生培训后能及时入企就业。

一拍即合的校企合作

“订单班”诞生虽早,但受产业发展水平、社会观念偏差等因素影响,开设“订单班”的热情过去主要在职业院校一方,被大家形容为“校热企冷”。

如今,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企业对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军旭告诉记者。

在职业院校工作多年的刘军旭对陕西“订单班”的发展历程有更为直观的认知,对企业逐渐上涨的参与热情有更深刻的感受。

“以前是我们主动联系大型企业,邀请对方参与开设‘订单班’。后来,主动联系我们的企业变得越来越多。”刘军旭说,一方面说明学校培养的人才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呈上涨趋势。

“亿滋班”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品牌“订单班”。该“订单班”的开设与此前一通意想不到的电话有关。

一天,刘军旭忽然接到亿滋(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对方明确提出想与学校联合开设“订单班”。这份来自跨国企业的诉求与刘军旭的愿望一拍即合。

在陕西,类似上述一拍即合的校企合作并非少数。西安城市交通技师学院与迅达公司开设的“订单班”也是如此。这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上涨。

想要真正培养好“订单人才”,对企业和学校的要求都不低。“除了资金与设备的投入,校企双方还要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下功夫。”王振峰告诉记者。



“放在合适位置的梯子”

从技能人才的成长与就业来看,无论是中职高职,还是公办民办,陕西各类职业院校都在探索开展独具特色的“订单班”。

隶属于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的西安技师学院在开展校企合作“订单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西电集团“订单班”是该校的响亮品牌。

“我们学校有12个‘订单班’,对应西电集团下属12个子公司,包括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等。”西安技师学院机电技术系主任张琳娜告诉记者,企业用人需求正朝着“定制化”方向转变,“订单班”的发展可谓恰逢其时。

契机面前,如何确保“订单班”培养的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人们常把施教者比作搬梯子的人,他们选的梯子好不好,放的位置合不合适,首先和自身能力有关。对于这样的类比,张琳娜感同身受。

为科学设置课程,张琳娜在企业生产车间挂职锻炼时会着重留意生产一线的新技术,并组织专业老师去企业交流学习,与企业技术人员一同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在百贵磊所在的电梯“订单班”,迅达公司特意将企业资深技术人员派驻到学校深度参与教学。53岁的雒兵在迅达公司工作超过20年,在电梯“订单班”任教10年。这样的师资力量确保了教学与市场不脱钩。

“我们都是拿市场一线的案例来教学,不管是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故障问题的分析,都完全切合实际。”雒兵认为,他的育人方式犹如“放在合适位置的梯子”,托举着学生更好打开职业发展的大门。

校企之外,陕西已出台政策,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就是既要有教师资格,又要有中等以上的技术职称,其指向不言自明。

“我们将根据产业需求,不断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省人社厅副厅长陈晓东表示。